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我与冯怀亮书记一段难忘的情缘

2018-06-19 10:02:15   来源:   点击: 【字体: | |

  1965年我幸运的考上了定边中学,成为高六八届的一名学生。定边中学是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于1939年在陕甘宁边区创办的一所红色革命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纪校风。其教育宗旨为培养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曾记得学校在举办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中,我们班唱了一首“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赢得了学校的好评。从此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像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在我的心中高高树起。他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成了我们青年学生人生成长和前进道路上的标杆与榜样。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崇敬与爱戴始终不渝。回想起那个年代,县委书记在我们天真烂漫的中学生眼里就是崇敬而神圣的党政领导。如能见到或听到县委书记讲话或作报告,那可是非常幸运和激动人心的一件事了。

  1966年5月,中共定边县委向我们定中派驻了“文化革命”试点工作组,随后县委书记兼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冯怀亮,身着军装来到定中看望全体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冯书记身材魁梧,外表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听他的讲话我就觉得这就是在听党的教导。他的讲话通俗、幽默,不时举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同学们倍感亲切与敬佩。他曾非常谦逊地说:很少来看你们,我对大家关心不够,深表歉意,希望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我真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我就毫不客气的给冯书记提了一条意见,说他关心教育不够,也是一种官僚主义。冯书记听后即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反而还以和蔼的语言给我以表扬和鼓励。这就是我最初见到冯怀亮书记的激动与感慨,当时我那兴奋的心情真是难于言表,至今仍记忆犹新。

  然而,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来之时,形势却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变化。定中文化大革命工作组在指导工作中为控制局势,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频频找部分学生谈话,将学生对文革工作组不满的情绪与前次冯书记来定中时提的意见联系起来,作为反对党的组织领导的罪行,定为“反动学生”,有步骤的组织学生展开了批判斗争。无形中把学生分为两大派,此后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一片混乱。当年的8月5日,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公开发表了,定中“文革工作组”撤走了,我们这些被定为“反动学生”的同学们自然而然的“解放了”,后来竟成了“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卫兵”。

  1966年9月初,定中学生以“红卫兵”的名义,在县城大街上张贴出“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矛头直指县委书记冯怀亮。9月12日,定边县在北大操场召开了“庆祝定边县红卫兵成立大会”,会上张崾崄农业中学的红卫兵给冯怀亮书记佩戴上了红卫兵“红袖章”。这一举动立即遭到了定边中学红卫兵非常激烈的反对。大会已结束,我们100多名红卫兵一轰而起,直奔县委大院冯怀亮书记的办公室。一群没有礼貌的学生把冯书记视为“走资派”,七嘴八舌的质问道:“你有什么资格竟敢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相比?也敢让红卫兵给你佩戴红袖章!”冯书记出乎我们的意料回答说:“你们批评的对,我没有资格佩戴红袖章”。顺手一指、“你们看,这不是我已经把红袖章挂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像的下边了吗?”大家一看,“红袖章”不偏不倚挂在毛主席像下面。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场的人全都给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一个个哑口无言,慢慢腾腾地退出冯书记的办公室。我虽然是盲目的随大流者,但此时内心的触动却非常大,使我又一次领悟到了冯书记过人的智慧、非凡的修养及高尚的领导风范与气度。

  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县委大院的干部们也成立了“革命造反战斗队”,揭发着冯怀亮书记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行”,写成大字报到处张贴,比较系统的展开了批判斗争。最典型的问题是:将生产队集体的毛驴下放给社员个人,允许农民搞“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林、包产到户)、“四大自由”(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自由买卖交易、自由处理自己的产品)。一时间,各类名目繁多的造反派组织应运而生,分别对冯书记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或“右倾翻案集团首要分子”为名进行大会小会的“批判斗争”,强行给戴上纸糊的“走资派”高帽子,脖子上挂着“走资派”的大牌子游街示众、巡回批斗。到后来则演变为所谓的“触及灵魂”的拳脚、棍棒相加的极端行为。致使冯怀亮被打的肋骨骨折,不能动弹。但别有用心的造反派仍然不会放过他,把他拉到批判大会上轮流批斗。好心的老百姓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于是在夜间将他转移到家中秘密保护起来,为他治疗养伤。为了营救冯书记,不让城里造反派继续折磨冯书记,在他的伤情稍有好转后,就以“押到农村巡回批斗”的名义接到边远山区密密地保护起来了。这同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共产党的干部特别相似。特别感人的是,冯书记每到一地,群众召开的批判大会、只是在做做样子。会后则像招待亲人一样用最好的饭菜请他来吃,因为在农民的眼中,冯怀亮就是定边的焦裕禄,是带领人民度过三年自然灾害、战胜了种种困难的好书记。他所到之处的大队党支都书记以及“造反派”组织负责人、都观点一致地的告诉社员群众:“冯书记是我们的恩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救助过我们,我们不认为他是什么‘走资派’,我们要利用‘批判斗争’他的这个好机会,把他管待好、招呼好。”山区的住宿条件比较差,群众总是把最好,最干净的被褥让给冯书记,有的甚至把给儿子结婚准备下的新被褥拿出来给冯书记盖。在一次批判大会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社员在批判大会上问冯书记:“狗为什么总是咬穿烂衣裳的穷人,而不咬你们这些穿新衣裳的当官的呢?”冯书记回答说:“狗往住咬的是生人,而我们经常在农村走访群众,连狗都不眼生,所以就不咬了。”这一生动幽默而且实事求是的小故事,在定边广为流传,不能说是家喻户晓,可总是一些怀念冯怀亮书记的人,在饭后茶余回味无穷的话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冯书记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文革”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与冯书记有了直接的接触。他听到我是郝滩大队党支部书记慕仰庭的儿子,便对我说:“你父亲很有能力,郝滩的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搞得很不错。1964年社教期间,我在你们大队下过乡,与社员一起打井平地,饿了吃干粮,渴了啃冰雪,我跟大家开玩笑说过这叫‘化冰充饥,冰雪解渴’。我和你爸爸当年是老战友老相识呢!”冯书记还十分关切地问我:“你爸爸现在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我说:“靠边站了。”马书记认真的对我说:“代问你爸爸好,告诉他,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群众、相信党。”我听后深受感动、倍感亲切。我回家同父亲说起了此事,父亲沉思了半天才说:“冯书记是六一年秋季调到咱们定边任县委书记的,他上任的首站就来到咱们的大队,面对非常严峻的灾荒饥饿的形势,他首先关心的就是特困户的生活问题,再三叮咛大队干部、党员每人都要帮扶一个贫困户,绝不能让一个社员生活上出问题,也不能让一户社员外出逃荒要饭。”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冯怀亮书记在北京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七千人会议”。回来后县委认真贯彻了会议精神,做出了《全力做好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指示》和《坚持定额管理、评工记分、“三包一奖”制度、因地制宜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等符合定边实际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为了鼓足干劲、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冯书记在传达会议精神时说:“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都带头节衣缩食,为了把会开好,留我们在北京过了春节。毛主席特风趣的在大会上说,‘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极大地鼓舞了与会人员的士气。有毛主席、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县委就改进工作作风做出了五条硬性规定:“一、经常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阶级教育、劳动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二、县、社、大队、生产队各级干部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参加劳动。三、县级机关脱产干部,凡未经过劳动锻炼的,都要坚决按照党的政策,分期分批的进行劳动锻炼。四、加强对干部参加劳动的考核与检查工作。五、采取革命手段,大力改进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县委同时结合整风整社进行整党,要求通过整党,使所有党员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在暂时困难面前党员应尽的责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树立一心为民、克服困难的信心。

  冯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当年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后来人民普遍认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动员全党全民全力做好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指示》。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行政单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生产自救、节约度荒、互助互济和政府补贴救济的方针,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抓早动快,争取主动,下决心用最大的力量把来年的春荒消灭在本年的秋冬。他乘中央灾情调查组来我县调查灾情的有利时机,亲自带领调查组深入实地考察群众生活的困难情况,争取到了上级下拨定边县农村供应粮147万斤,解决了6050户共计33250人口的生活困难,充分体现了他为民请命,救灾民于危难之中的关爱民生情怀。这也是定边农民在人民公社化以后,首次吃国家的返销粮。人民群众无不感恩党和政府,也感谢冯书记的努力工作。冯书记亲民爱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面对定边风沙、干早、冰雹、洪水、病虫害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冯书记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坚持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定边农业发展规划。滩区重点抓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大力兴修水利,打井,整地,建设基本农田。山区以水土保持为重点,打坝治涧护塬,保护植被,有计划的实行草田轮作,严禁乱垦荒地,有效增强抗灾能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大发展。在此期间,冯书记不辞辛苦,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三年来全靠两条腿徒步走遍了全县13个人民公社,447个生产大队,1750个生产队。具体工作方针则是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县委选择了自然条件差,风沙、干旱、盐碱“三害”肆虐,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的堆子梁公社小滩子大队作为试点,由冯书记亲自挂帅,挑选“精兵强将”,常年住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变面貌的战斗口号。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使当年黄沙滚滚的盐碱滩变成了“沙漠绿洲”,粮食产量比建国初期翻了一番,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从此,小滩子大队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和全县农业战线和林业生产的先进单位。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守林同时被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小滩子大队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有效的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冯书记在定边县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成功之作,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冯书记的远见卓识。

  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河北武安县农村进行考察调研时,走访了几十户社员家庭,查看社员的生活,并与群众同吃玉米面糊,在同社员群众座谈时,一个社员尖锐地对总理说:“这两年的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了。”由此可知当年的困难程度。我们这一代人饱含了“三年困难时期”遭受的饥饿之苦。1962年我刚上初中,因饥饿而头疼的不能上课,请假长期不归,逃离了学校。1个月之后父亲强行把我送回了学校。对此事学校还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那时,我经常能看到每周都有同学因忍受不了饥饿而背着铺盖卷弃学回家的事情,老师拦也拦不住。原本近500多名学生,几年下来流失的仅剩80多人。一排排校舍空置起来,有的门窗破损,有的干脆圈了羊和驴子,真是惨不忍睹。我在安边初级中学上学的时候,正是冯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发扬延安精神,战胜困难的攻坚阶段。学校也开展了自救,建立了生产基地、蔬菜基地,养猪、养羊,改善了师生的生活,保障了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我还拿到了助学金,使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业。怪不得父亲常对我说:“没有冯书记领导我们战胜三年困难时期,你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就没有你的今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冯书记就是我们身边的焦裕禄,他一直同我们心连心,他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1968年,我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回到农村参加劳动。再没有听到冯书记的消息。直到1971 年我参加工作后,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吴堡更红盛了》一文,才知道他已调到吴堡县任县委书记,经过4年的努力奋斗,把吴堡建设成为全国的学大寨先进县,黄土高原农业学大寨、治山治水,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一面红旗。而且由于成绩显著,后又调到延安地委担任书记。1975年,他带领延安地区县委书记学习参观团,来到堆子梁公社小滩子大队学习考察。也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缘,我作为公社的秘书有幸参加了接待服务工作,再次见到了冯书记,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一见面他就跟我开起了很幽默也很亲切的玩笑:“好一个效党,当年你们红卫兵批判我是走资派,今天我要问你究竟效忠哪个党?”一下子把大家都逗乐了。中央候补委员、小滩子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守林笑着说:“没想到你们俩竟有这么深的情缘,这下应该扯平了。”冯书记又说:“我们延安地委副书记慕锡章是效党的前辈,小慕这个小鬼精着哩,大风大浪(指‘文化大革命’)都没把他吹倒。”听了冯书记的这些话,使我激动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内心里只有感激和崇敬。

  冯书记一行不顾旅途劳累,带领延安地区的各县委书记来到小滩子大队建成的稳产高产样板田逐一参观考察,看见长势良好的水地玉米,问李守林:“亩产能否过黄河(指亩产500斤)?”李守林说:“没问题。”李守林亲自向延安地区的领导介绍说:“我们小滩子是冯书记当年一手培养树立起来的、所取得的成绩,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为了尽快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他经常来我们小滩子驻队,每次一驻就是几十天,同社员群众一起风餐露缩、参加农田基建大会战。今天他又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延安精神。我们一定要用延安精神把小滩子建设的更好,以此来报答冯书记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决不辜负冯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李守林的这些话,真切地表达了定边人民对冯书记的深情厚谊。后来,冯书记还特意回到定过,看望了在三年困难时期与他共度时艰,风雨同舟的老同志、老同事;看望了在“文革”期间同受迫害的老干部、老朋友;看望了在“文革”中保护和支持过他的老部下、老百姓。最引人关注的是,他还看望了在“文革”中对他进行过迫害、施行过暴力过激行为的人。让定边广大人民群众心悦诚服的敬佩冯书记的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无私无畏、勇于担当、宽容大度、廉洁奉公的共产党人优秀品格和崇高风范。

  冯怀亮与焦裕禄是同时代的县委书记。他和焦裕禄一样都是当时全国的优秀县委书记。他是“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典范。他是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好榜样。他为陕北革命老区的建设,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一生经历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三年困难时期的艰难考验;“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斗争考验和改革开放的继续考验。他始终是能够经得起任何风浪和考验的坚定的共产党人;是名符其实的焦裕禄、杨善洲式的党的好干部。因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曾于1977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留给我们大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定边革命老区人民的自豪与骄傲。

  自从四十年前小滩子一别,我与冯书记再未见面。我要感谢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让我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和现代通讯,就知道了冯书记调离定边后,又为陕北革命老区建功立业所做过的一切努力和贡献。使我们回忆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冯书记的崇敬与怀念。然而,冯怀亮书记的优秀品格和时代精神,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不断发扬光大的。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撰写于2015年冬天


  (定边县老干局第一党支部书记 慕效党)


相关热词搜索:我与 情缘 书记

上一篇:忆童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